李小可 官方网站

http://lixiaoke.zxart.cn/

李小可

李小可

粉丝:10536

作品总数:32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李小可,1944年生,江苏省徐州人。 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,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。1973年,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。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。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更多>>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李小可:岁月回响中,守护永恒


2015-07-13


西藏是永恒的,永远在远方。我已经拍了上万张照片,还觉得西藏有感受不尽、挖掘不完的题材。它是对理想与缺失的追溯,对精神的敬畏让你获得启迪,如同唐僧取经。”采访中,李小可提及最多的就是“震撼”,他的目光透过玻璃墙,来回看着展厅内的作品。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语速飞快,透着纯粹与睿智,偶尔也会凝望画面出神,思绪飘远,仿佛又回到那个令自己魂牵梦绕之地。


藏地印痕


多年后,在李小可的水墨前,仿佛看到了曾经阅读的一部关于墨脱的小说。雨雾氤氲的波密,寒冷难攀的隘口;春桃挂满林芝幽谷,经幡猎猎作响;云端深处,海拔几千米的雪山孤独起伏。画册里又佐以他拍下的照片,摄影与绘画相互关照,糅杂了对古寺、野篱以及湛蓝高原天空的想象。这是拓印在创作者灵魂中的世界。


一切始于宿命般的机缘。


1988年,徐州的摄影师郑云峰想要深入黄河源头采风,请国画大师李可染赐字立碑时,也对打点着父亲日常的李小可发出同去的邀请。于是,李小可第一次见到了藏地风光,而藏人更使之内心震颤,“六七十岁的老太太牵着马,别着腰刀,牧民小伙子晒得跟铁打的一样黝黑,妇女也十分刚悍。无论老人还是儿童,眼神那么炙热乐观,当你表示友好时,他们对你有一种真挚质朴的亲切感。”恰是这目光,让李小可无法忘怀,接下来的岁月里,他先后30余次出入,用脚步丈量了西藏的山川大地,近乎着魔般的痴恋流淌出独特的绘画语言。


作为表现对象的西藏题材,并不鲜见于绘画的历史,却不属传统水墨的常客。“西藏的意境是瑰丽和苍茫相间,而色彩非常鲜明,使用水墨该如何表达,这也给画家提出了探索的课题。”李小可将勾勒淡去,大胆运用黑白对比,突出了雪域高原雄浑的气势,皴擦泼染的墨色变化与虚实交错的笔触运用,营造出区别于油画的细腻和空间感。同时,他把墨与彩有机融合,以墨为主,用色彩渲染韵律与生机。“作品里反复出现的经幡,黑白也可以呈现,但无法显示最初在荒野中的飘动感,赋予经幡色彩,其他均是墨色,既保持了水墨的特征,又形成鲜明对比。又比如蓝天,虽然颜色绚丽,还是会使人感到远离喧嚣的宁静。”在他看来,水墨表现更关注的是一种特殊意境和人文思考,那些光影斑驳中安然的颜色,敲击着观者的视觉神经,也是他执着寻找的表达。


“西藏文化产生于这片地域,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,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持,生命会被环境所淹没。”因此他的画面里,总有小小的佛塔、牦牛占据一隅,诠释着生命的张扬与出路。“有时候西藏就是荒原,夜晚无声的漆黑让人恐惧,但到了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,草原上又洒满阳光和希望。所以我把自己的这批作品称为生之迹,它是内心深处没有任何虚假的召唤,作品无非是运用技术将这种痕迹外化。”


体味着藏地的博大,李小可也面对着不可避免的变化与失去。1990年,他徒步11天抵达长江源,满目全是刻着石纹样的冰川,碧蓝的水从冰湖中繁衍出整条大河,“然而随着环境恶化,冰川几十米几十米消退,许多景色再去时就消失了,而过去遇到的人和事也慢慢地逝去。”他曾在甘南草原邂逅当地最大的活佛讲经,周围是弹琴的藏民,骑着几十匹马的牧民和手捧鲜花的少女。